图21 勾摹的散氏盘
图22 无叀鼎
图23 1974年勾摹的不娸簋
1979年,我加入了张伯驹、萧劳、尹润生等老先生组织的书法研究社。参加了展览,及教学活动。在书法研究社办的业余书画学校里,我是年轻教师之一,1982年2月张伯驹先生辞世,在西城区政协礼堂举行追悼仪式,我和梁志斌师兄送了挽联。当时以为,书法热很快就会过去,没想到从34岁起,直到今天退休8年了还在教书法。我上课从来不带讲稿,其实我写了很多讲稿,力求把它都记住,一边看稿一边讲,效果是不会好的。
图24 1981年请萧劳先生题字
图25 1986年萧劳先生写给我的信
图26 1981年书法研究社办书画业余学校毕业合影
图27 备课讲稿
图28 杂稿之一
1979年秋冬之际,赴华山、峨嵋、黄山,写生。饱览了名山大川,开阔了眼界,也开阔了胸襟。画了很多写生稿,现在看来虽然幼稚,但当时还是很认真的。
图29 1979年秋乐山写生
1980年,我回到我的母校——北京工艺美校任教,除了教书法课外,还教一些专业课。特别是后来到了国画教研室,和徐北汀、常道、衲子等先生在一起十几年时间,使我对人生,对艺术,对中国书画的本质,笔墨的运用,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。
徐老是国画界的老前辈,画风朴厚严谨。当时我还很浮躁,常常一幅画没画完就丢掉了,徐老拾起来问:“谁画的?这不能扔掉嘛。”随即开始点染,又添了小船和飞鸟,在左下角写了“北汀添小艇”几个字。常道先生题曰“希旸写山水,徐老补成之,顿觉生色。”这是两位老师对我的教诲。
常道先生、衲子先生都是今天画坛耆宿。但两位风格很不相同,我常用杜诗比常道的画;用陶诗比衲子的画。常道作画充实而沉厚,衲子作画超逸而灵动。经常看他们落笔实在是享受。有时二位先生也命我下笔,我本来笔下钝拙,在他们面前就更惶恐了。常道先生及时给与指导,还亲自动笔示范。衲子常微笑不语,只有我们两人时,他就挥笔写下“笔墨,性灵中事,贤愚自鉴,不待他人论短长。”
图30 1985年与常道先生在蓬莱阁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